至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4项仪器仪表项目获奖
行业百科发布时间:2022-10-20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嘉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嘉奖每一年评审1次,根据2017年5月新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嘉奖制度改革的方案》,规定3大奖每一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即大家习惯说的国家3大奖。新公布的获奖名单显示,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与利用、土木工程结构区域散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工业智能超声检测理论与利用关键技术、食品和饮水安全快速检测、评估和控制技术创新及利用等仪器仪表研究项目获奖。
其中,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与利用取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奖。该项目由国网浙江电力计量中心运营管理室协理员黄金娟领衔完成。电能表作为民用4表之1,其计量准确性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传统人工检定存在投入巨大、有安全隐患、易产生误差等缺点,在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亟需利用物联网突破传统人工检定电能表效力瓶颈。
电能表计量检定智能化技术创新与利用项目攻克了多端子接拆线、自动加封、智能移载等关键困难,研制了系列装置,在此基础上创建的全进程无人工干预的电能表计量检定智能化系统,突破了计量检定关键环节由人工转为自动化的技术瓶颈,通过利用无线射频辨认电子标签实现检定全进程智能控制、远程跟踪、溯源纠错,检定能效由人均80只/日提升至4700只/日,检定可靠性100。项目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
另外,土木工程结构区域散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等奖。该项目由吴智深、张 建、孙 安、李素贞、张宇峰、张 浩、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共同完成。通过在土木工程结构区域散布传感原理、技术、装置和结构全面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核心发明,开发了高性能长耐久的结构区域散布光纤传感及其解调装备,建立了仅利用单种区域抗撕裂性能散布传感器技术进行结构参数、损伤与荷载全面辨认和结构性能直接评估的综合成套技术及理论体系,突破了现有健康监测技术存在的监测系统耐久性差及海量数据没法有效分析结构健康状态的瓶颈问题。
目前,研究成果已广泛利用于国内重要外土建交通工程,如苏通大桥、9江长江大桥、南京机场T2航站楼、无锡地铁、马鞍山东大学桥、北京4惠立交桥群、美国Wayne桥、日本妙高大桥等。
工业智能超声检测理论与利用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该项目由中国广核团体联合东南京大学学、武汉大学和广东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提升重大工程与重大设备检测水平相当重要,而超声检测是保证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质量和装备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该项目已获得1系列原创性成果,自主建立面向智能检测的声场分析理直接测定法是专门测定某1工作表面的磨损量的方法论与方法体系,自主开发23个系列80余台套超声检测装置并实现工程利用,解决了多项国际性检测困难。
食品和饮水安全快速检测、评估和控制技术创新及利用取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该获奖项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福州大学、中食净化科技股分有限公司、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分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
该项目由1系列的技术和设备组成,构建了1条覆盖食品、饮水安全检测、评估、控制、预警于1体的防控系统。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高志贤教授介绍到,这个快速检测仪器集试剂、器材、智能化微型光电检测仪和多功能光反向传感器等装备于1体,可以检测出148种污染物。项目技术依照SAE J1960 标准进行测试(能量2500 kJ/m2 )、装备在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点评
国家科学技术嘉奖每一年评审1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即大家习惯说的国家3大奖。另外,还包括授与外籍科学家或外国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份量重的国家高科学技术奖。